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冻干机真空泵进水问题的机理分析和应对
冻干机真空泵进水问题的机理分析和应对
  • 发布日期:2021-05-18      浏览次数:872
    • 冻干机真空泵进水问题的机理分析和应对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感谢作者分享!
      摘要:
      冻干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真空泵进水现象,导致客户频繁更换真空泵油,费用支出颇大,同时真空泵性能和寿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客户的正常生产。
      本文从制冷问题、气流问题2个方面分析真空泵进水的若干原因,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继而从温度、压力、真空泵选型,真空管路,气流通道的布置等方面探讨了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冻干机真空泵进水,制冷、气流通道
      正文:
      影响真空泵进水的原因涉及到2个大的方面:气流问题、制冷及真空问题,主要涉及气流走向,气流通道,系统制冷,相关的温度、压力、真空配置和控制工艺等,这几个方面并不独立影响真空泵进水,实际应是互为影响,解决真空泵进水,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下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气流问题
      气流问题影响真空泵进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冷凝器(捕水器)内盘管表面结霜不均匀,各组盘管之间,单组盘管的不同位置出现结霜厚度不同的情况,甚至盘管部分位置出现不结霜的情况,在制冷能力满足满载使用要求,盘管的温度可以到达,也就是盘管温度及真空情况足以满足捕捉满载水汽的前提下,气流的组织分布,气流走向没有经过部分盘管,造成无法捕捉水汽,继而进入冻干机真空泵。
      造成气流未充分流经盘管的原因主要有:
      1、水汽从冻干箱升华至冷凝器时,首先经过中隔阀和中间通道的间隙,所以中隔阀和盘管之间的距离设置,冷凝器内气流挡板和盘管及中隔阀的距离设置会直接影响到气流进入冷凝器时的组织分布,气流走向。同时,液压驱动的中隔阀的行程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2、盘管的布置,盘管多组分布的情况要根据气流经过中隔阀及气流挡板后的走向,结合真空管的位置来确定,换言之,冻干机冻干箱内作为水汽的产生源头,冷凝器内真空管位置作为真空压力推动的源头,根据这2个起止点来进行模拟分析,仿真分析出气流从头至尾的组织分布,在满足蒸发面积及制冷剂均匀分配,也就是匹配系统制冷量,匹配制冷分配,包括最大的捕冰量,不同制品的最大升华速度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盘管计算和布置。其中盘管的空间布局,盘管的组数,单组、单根的长度(考虑氟利昂的蒸发路径),盘管的表面积等都要综合计算考虑,另外,可以通过增加额外的气流挡板来有效实现气流组织的均匀分布。
      注意:在考虑上述静态内容的同时,要考虑在水汽捕捉的过程中,盘管表面冰层的形成必然是有先后顺序的,随着冰层的加厚,各位置气流通道也会产生动态的变化,所以各位置的间隙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考虑,尤其是盘管在靠近气流通道的前端部分,多组盘管之间的间隙,盘管和中隔阀板的间隙,盘管和气流挡板之间的间隙应放大或者和盘管末端有所不同。避免发生前端结霜过快过厚,导致堵塞部分气流通道的现象发生。
    联系方式
    • 电话

      15106375376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