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与标准品准备
流动相:使用色谱级溶剂(如甲醇、乙腈),超纯水需符合 18.2MΩ・cm 电阻率,流动相需经 0.22μm 滤膜过滤并超声脱气。
标准品:选择有证标准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萘、苯等,或行业专用标准品,如药品检测用的对照品),浓度需精准配制,用于验证分离和准确性。
色谱柱选择
优先使用通用型反相色谱柱(如 C18 柱,4.6mm×250mm,5μm),或仪器日常使用的色谱柱(需记录柱效历史数据,便于对比),检测前需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 30 分钟以上(柱压稳定 ±2% 以内)。
仪器状态检查
泵:确认流速稳定(无脉冲)、柱压正常(无异常波动或泄漏);
进样器:手动 / 自动进样器需校准进样体积;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UV)需预热 30 分钟,基线漂移≤0.001AU/h(254nm,室温),噪声≤0.0005AU(峰 - 峰值)。
参数 | 设定值 | 目的 |
---|---|---|
流动相 | 甲醇:水 = 80:20(v/v) | 通用反相条件,保证分离 |
流速 | 1.0 mL/min | 常规流速,避免柱压过高 |
柱温 | 30℃(柱温箱控制) | 减少温度波动对分离的影响 |
检测波长 | 254nm(UV 检测器) | 多组分均有吸收 |
进样量 | 10μL | 保证峰高适中,便于计算 |
运行时间 | 20 分钟 | 确保所有组分出峰 |
合格标准:N≥8000(C18 柱,250mm),若 N<6000,说明色谱柱老化或仪器存在死体积(如管路堵塞),分离效率下降;
② 分离度(R):计算相邻峰(如苯与萘)的分离度:R=2×(tR2−tR1)/(W1+W2)
合格标准:R≥1.5,若 R<1.2,说明分离效率不足,无法准确定量,需调整流动相或流速。
固定流速 1.0 mL/min,记录目标峰的保留时间(tR);
若需提升速度,可尝试将流速提高至 1.2 mL/min(需确认柱压≤色谱柱最大耐受压力,如 C18 柱通常≤20MPa),记录新的tR。
线性范围:取 5 个浓度点(如 1、5、10、20、50μg/mL)的标准品,做线性回归,相关系数 R²≥0.999,若 R²<0.995,说明仪器在该浓度范围准确性不足,需调整检测条件。
基线漂移≤0.001AU/30min(UV 检测器),若漂移过大,可能是流动相未脱气、检测器灯老化或柱温不稳定;
基线噪声≤0.0005AU(峰 - 峰值),若噪声过大,需检查流动相纯度(如溶剂有杂质)、管路是否有气泡或检测器污染。
结果汇总:将上述 5 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填入 “HPLC 工作效率验证表",标注合格 / 不合格项;
问题排查与优化:
若分离效率低(N 小、R 小):更换新色谱柱、调整流动相比例(如增加有机相比例提升洗脱能力)或降低流速;
若分析速度慢(tR 长):在柱压允许范围内提高流速、缩短色谱柱长度(如用 150mm 柱替代 250mm 柱);
若精密度差(RSD 大):校准进样器、更换泵的密封圈(若漏液)、稳定柱温(如开启柱温箱恒温模式);
定期验证:建议每 3 个月做 1 次全面效率检测(日常可简化为 “精密度 + 基线稳定性" 快速验证),并记录在仪器使用日志中,确保长期高效运行。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效率检测,本质是 “从分离到结果的全流程验证"—— 既要通过柱效、分离度保证 “能分开",也要通过精密度、准确性保证 “结果准",还要通过分析速度、基线稳定性保证 “做得快"。只有这几项指标均达标,仪器才能真正实现 “高效分析",避免因仪器问题导致的返工、耗时,尤其在批量样品处理或合规性检测中,这套检测方法能有效保障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
梁山成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德行化工)版权所有 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