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预热与环境准备
调试前先做好基础准备,避免环境和设备初始状态影响精度。首先确认实验室环境:温度控制在 18 - 25℃,湿度保持 40% - 60%,潮湿易导致光学部件结雾,高温则会干扰电子元件工作。随后接通仪器电源,打开主机和电脑工作站,启动后需预热 30 - 60 分钟。这一步就像给仪器 “热身",让内部的光源、检测器等核心部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减少温度波动带来的误差。同时检查仪器外壳是否完好,电源线、数据线连接是否牢固,避免接触不良引发故障。
基础部件状态检查
预热期间可同步排查关键部件的工况。一是检查红外光源,常见的有硅碳棒、能斯特灯等,通过工作站观察光源是否正常点亮,若光源闪烁或不发光,需检查供电线路或更换光源;二是检查干涉仪,干涉仪是仪器的核心部件,需确认其内部的动镜、定镜无灰尘、无卡顿,可通过工作站的自检功能查看干涉信号是否平稳,若信号波动大,可能是镜面污染,需用专用清洁工具轻轻擦拭;三是检查样品仓,清理仓内残留的样品碎屑、灰尘,确保样品架放置平稳,滑动顺畅,避免后续放置样品时出现定位偏差。
核心参数校准
这是调试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光谱的准确性,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校准步骤。其一,背景校准(空白扫描)。放入与样品测试时匹配的空白载体,比如测试液体样品用的氯化钠盐片、测试固体样品用的溴化钾压片,启动背景扫描。仪器会记录环境中空气、载体等的红外信号,后续测试样品时,系统会自动扣除这些背景信号,避免干扰样品光谱;其二,波长校准。通常使用聚苯乙烯薄膜作为标准样品,因为它有多个特征吸收峰,且峰位已知。扫描聚苯乙烯薄膜的光谱后,将实测峰位与标准峰位对比,若存在偏差,通过工作站的波长校准功能调整,确保仪器对红外光波长的识别精准;其三,强度校准。部分实验对吸收峰强度的准确性要求高,可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扫描后对比实测吸光度与理论值,通过仪器自带的校准程序调整检测器灵敏度,保证强度数据可靠。
性能验证与故障排查
校准完成后,需通过实验验证仪器是否达到正常工作标准。选取一种常见的标准样品(如苯甲酸、聚苯乙烯),按照常规测试流程进行扫描,观察得到的光谱图:特征吸收峰的峰形应尖锐清晰,无杂峰、基线无明显漂移,峰位与标准光谱图一致。若出现基线倾斜,可能是光源老化或样品仓有污染,需重新清洁或更换光源;若特征峰模糊,可能是干涉仪故障,需重启仪器或联系维修;若存在杂峰,需再次进行背景扫描,排除环境干扰。此外,还可测试仪器的重复性,对同一样品连续扫描 3 - 5 次,若多次光谱重合度高,说明仪器稳定性达标。
收尾与记录
调试合格后,清理样品仓,关闭不必要的辅助部件,保存好校准数据和标准样品的光谱图,以便后续追溯。若调试中发现无法自行解决的故障,如干涉仪损坏、检测器失灵等,需及时停用仪器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维修,避免强行使用导致故障扩大。
简单来说,红外光谱仪的调试就是通过 “热身 — 查部件 — 校参数 — 做验证",排除各类干扰因素,让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样后续测试样品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红外光谱数据。





梁山成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德行化工)版权所有 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