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要求
储罐基础需平整、坚固,承重能力需满足储罐满载重量(需根据储罐容积、材质密度计算总重量),避免沉降导致罐体变形或泄漏。
基础表面需做防水处理,防止长期受潮腐蚀。
安装环境
避开强腐蚀性气体、粉尘环境(如硫化物、氯离子浓度高的区域),减少罐体腐蚀风险。
露天安装时,需设置防晒、防雨措施(如遮阳棚),高温地区需考虑罐体热胀冷缩对密封性的影响。
管道与阀门连接
管道接口需采用不锈钢材质(如 304、316L),避免异金属接触产生电化学腐蚀。
阀门安装前需检查密封性,禁止强力敲击管道,防止焊缝开裂。
进出口管道需设置柔性连接(如金属软管),减少振动对罐体的损伤。
压力测试
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测试压力需符合设计标准(通常为工作压力的 1.25 倍),保压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检查焊缝、接口是否泄漏。
介质管理
明确储罐适用介质,禁止储存与不锈钢材质反应的物质(如氢氟酸、浓盐酸等强腐蚀性液体)。
储存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时,需定期监测介质浓度,避免因浓度变化加剧腐蚀。
储存食品或药品时,需确保罐体符合卫生标准(如内壁抛光度 Ra≤0.8μm),避免介质污染。
液位与压力控制
严禁超液位运行,需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如雷达液位计、磁翻板液位计),防止液体溢出或抽干。
常压储罐需确保呼吸阀畅通,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罐体吸瘪或膨胀;压力储罐需严格监控压力表,超压时通过安全阀泄压。
温度控制
储存高温介质(如热水、热油)时,需检查保温层完整性(如聚氨酯发泡、岩棉保温),防止烫伤或热量损失。
低温环境下,需防止罐体结露或介质凝固,可采取伴热措施(如电伴热、蒸汽盘管)。
操作规范
启闭阀门时需缓慢操作,避免水锤效应冲击罐体。
禁止在罐体上直接进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如需动火需清空介质并进行通风置换,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合格后方可施工。
日常检查
每日巡检罐体外观,查看是否有变形、裂缝、腐蚀斑点或介质泄漏(如焊缝、法兰接口处)。
检查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指针是否在额定范围内。
清理罐体周围杂物,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堆积易燃物。
定期清洗与防腐
储存易沉淀介质(如泥浆、糖浆)时,需定期清洗罐底(可采用高压水冲洗或人工清淤),防止沉积物腐蚀罐体。
对内壁进行酸洗钝化处理(适用于新罐或检修后),形成氧化膜增强耐腐蚀性;外壁可涂刷防腐涂料(如环氧树脂漆),每 2-3 年补涂一次。
重点检查焊缝、封头与筒体连接处、人孔法兰等易腐蚀部位,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如渗透探伤、超声波检测)。
零部件维护
定期润滑阀门丝杠、人孔盖密封圈,防止生锈卡顿。
更换老化的密封垫片(如聚四氟乙烯、金属缠绕垫),避免泄漏。
校验安全附件(安全阀每年至少一次,压力表每半年一次),确保其灵敏度和可靠性。
标识与警示
罐体需标注介质名称、危险特性(如 “腐蚀品"“易燃液体")、最大容积及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烟火、注意通风)。
露天储罐需设置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10Ω),并定期检测接地有效性。
应急预案
制定泄漏、火灾等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如沙袋、堵漏工具、灭火器)。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区需设置围堰,容积不小于储罐最大储量的 110%,防止泄漏物扩散。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熟悉紧急切断阀、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人员防护
进入储罐内部作业前,需先通风置换 4 小时以上,检测氧气含量(19.5%-23.5%)和有毒气体浓度,佩戴呼吸器、安全带等防护装备,并有专人监护。
接触腐蚀性介质时,需穿戴防化服、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冬季防冻:北方地区需对储罐排污管、仪表引压管进行伴热保温,防止冻裂;储存水基介质时,可添加防冻液或保持介质流动。
运输与吊装:移动储罐时需使用专用吊具,禁止直接吊拉罐体法兰或接管,防止结构损坏。
停用与封存:长期停用的储罐需排空介质,清洗干燥后关闭所有阀门,必要时充入氮气保护,防止内部锈蚀。
菏泽开发区德行化工设备销售中心版权所有 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