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纯度与兼容性把控:优先选用色谱纯级溶剂(如甲醇、乙腈),避免使用分析纯溶剂中的杂质污染色谱柱或影响检测基线;配制流动相时,需确认溶剂间的兼容性(如避免强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混合时产生分层),且严格控制 pH 值(如反相色谱柱通常要求 pH 2-8),超出范围需用缓冲液调节,防止损伤色谱柱固定相。
流动相脱气与过滤:每次配制流动相后,必须通过超声脱气(脱气时间 15-20 分钟)或在线脱气机去除溶解氧,避免气泡进入泵体导致压力波动、基线噪声增大;同时用 0.22μm(有机相用尼龙膜、水相用混合纤维素膜)滤膜过滤流动相,去除微小颗粒杂质,防止堵塞色谱柱入口或单向阀。
色谱柱与进样针检查:查看色谱柱标签,确认与检测方法匹配(如分析极性化合物选用反相色谱柱、分析离子型化合物选用离子交换色谱柱),并检查色谱柱两端接头是否拧紧、柱芯是否有漏液痕迹;进样针需检查针尖是否弯曲、堵塞,若有需更换新针,避免损坏进样阀或导致进样量不准。
设备部件状态确认:检查输液泵的溶剂瓶内液位(需高于泵入口滤头,避免吸入空气),确认溶剂管路无弯折、破损;打开检测器光源(如紫外检测器的氘灯)预热前,查看光源使用时间(通常氘灯寿命为 2000-3000 小时,接近寿命需提前备用);检查废液桶是否已满,及时清空避免废液溢出污染设备。
梯度洗脱平稳过渡:若采用梯度洗脱程序,需设置合理的梯度变化速率(如有机相比例每分钟变化不超过 10%),避免溶剂组成骤变导致色谱柱压力剧烈波动,损伤固定相;梯度结束后,需用初始流动相平衡色谱柱(平衡时间为柱体积的 5-10 倍),确保下次检测时色谱柱状态一致。
进样操作精准规范:手动进样时,需先用样品溶液润洗进样针 3-5 次(每次润洗体积为针容量的 1/3),避免样品残留导致交叉污染;进样时动作缓慢平稳,将针芯推至 “定量环满量程" 位置后停留 1-2 秒再拔出,确保进样量准确;自动进样时,需确认样品瓶内样品量充足(高于进样针取样高度),并检查样品盘是否放置平稳,避免进样针碰撞样品瓶。
压力与基线监控:运行过程中每 10 分钟记录一次输液泵压力,若压力突然升高(超过正常压力 20%),可能是色谱柱堵塞或管路堵塞,需立即停止运行,用纯溶剂反向冲洗色谱柱或检查管路;若基线出现异常漂移(如紫外检测器基线漂移超过 0.005AU/h),需检查流动相是否污染、检测器光源是否稳定,或环境温度是否波动(需控制实验室温度在 20-25℃,湿度 40%-60%)。
样品与数据管理:检测过程中,样品瓶需按编号有序摆放,避免混淆;每批样品需随行空白样品与标准品,用于验证检测系统适用性(如标准品峰形对称、分离度≥1.5);实时查看色谱图,若出现峰形拖尾、分裂等情况,需暂停检测,排查是否因色谱柱污染(需用强溶剂冲洗)或流动相 pH 值不当导致。
色谱柱针对性清洗:根据检测样品特性选择清洗溶剂,分析完高浓度样品或含强保留物质(如蛋白质、油脂)后,需用专用清洗溶剂冲洗色谱柱(如反相色谱柱用甲醇 - 水(90:10)冲洗 30 分钟,再用纯甲醇冲洗 20 分钟),去除柱内残留物质,防止固定相老化;长期不用的色谱柱,需用储存溶剂(如反相柱用纯甲醇、正相柱用正己烷)封存,两端用堵头拧紧,避免柱芯受潮或污染。
管路与进样阀清洁:关机后用纯溶剂(如甲醇)冲洗输液泵管路与进样阀(冲洗体积为管路体积的 3-5 倍),去除残留流动相,防止盐类物质结晶堵塞管路;进样阀需切换至 “清洗" 模式,用溶剂反复冲洗进样口,避免样品残留腐蚀阀体。
检测器与软件操作:关闭检测器光源前,需先关闭检测软件中的数据采集功能,避免光源突然熄灭导致软件报错;关闭输液泵后,需将溶剂管路从溶剂瓶中取出,用压缩空气吹净管路内残留溶剂,再将管路放入纯甲醇中(防止管路内水分结冰或滋生微生物)。
设备外部与环境清洁:用无尘布擦拭设备外壳,去除溶剂残留与粉尘;清理进样区台面,将进样针、样品瓶等耗材分类收纳;检查实验室通风系统是否正常,确保溶剂挥发气体及时排出,保护操作人员健康与设备部件。
短期维护(每周 1 次):清洗在线脱气机的过滤器,检查输液泵单向阀是否堵塞(若压力波动大,可拆下单向阀用甲醇超声清洗);校准进样针的进样量(用天平称量进样体积,误差需控制在 ±1% 以内)。
长期维护(每月 1 次):更换输液泵的密封垫(避免密封老化导致漏液),检查色谱柱柱效(用标准品测定理论塔板数,若柱效下降超过 30% 需更换色谱柱);清洁检测器流通池(用甲醇超声清洗,去除池内残留污染物,恢复检测灵敏度)。
操作与维护记录:建立设备使用档案,详细记录每次使用的检测项目、样品信息、流动相组成、色谱柱型号、关键参数(压力、温度、基线噪声)等;每次维护后记录维护内容、更换部件型号(如氘灯、密封垫)、维护人员与时间,便于追溯设备故障原因与维护周期。
耗材与备件管理:定期盘点色谱柱、溶剂、进样针等耗材库存,确保常用耗材有备用(如备用色谱柱、0.22μm 滤膜);建立备件清单,标注关键部件(如氘灯、单向阀)的更换周期与供应商信息,避免设备故障时因缺少备件导致停机。
总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良好使用习惯需贯穿 “准备 - 运行 - 维护" 全流程,既要注重操作细节的规范性,也要关注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与长期管理。通过养成这些习惯,不仅能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还能最大限度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维成本,为科研与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稳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