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压力容器储罐的结构组成介绍
压力容器储罐的结构组成介绍
  •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次数:55
    • 压力容器储罐的结构组成介绍

      压力容器储罐的结构组成围绕 “安全承压、介质储存" 核心设计,主要包含承压壳体、密封装置、接管与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四大核心模块,各部分协同确保设备在压力工况下稳定运行,以下是详细拆解。

      一、核心承压部件:储罐的 “主体骨架"

      这部分是承受介质压力的核心,直接决定储罐的承压能力和安全性,主要包括壳体、封头和支座。

      1. 壳体(罐身)

      • 作用:储存介质的主要空间,同时承受内压或外压(如真空储罐)。

      • 结构形式:多数为圆柱形(制造难度低、受力均匀,适合大规模生产),少数特殊工况用球形(如高压天然气储罐,受力更优但成本高)或方形(少见,仅适用于低压、小容积场景)。

      • 材质:根据介质特性选择,常见的有 Q345R(低合金高强度钢,适用于中低压化工介质)、304/316L 不锈钢(耐酸碱腐蚀,用于食品、制药或腐蚀性介质)、钛合金(高腐蚀、高温高压特殊场景,成本较高)。

      • 关键设计:壳体壁厚需按压力、介质温度计算确定,且需设置焊缝探伤检测(如射线探伤、超声探伤),避免焊缝缺陷导致泄漏。

      2. 封头(罐顶 / 罐底)

      • 作用:封闭壳体两端,形成完整的承压空间,同时优化壳体受力(减少应力集中)。

      • 常见类型

        • 椭圆形封头:受力均匀,加工难度适中,适用于中低压储罐(如化工原料储罐)。

        • 碟形封头:曲率半径小,顶部平整,适合顶部需安装较多附件的场景(如带搅拌装置的储罐),但受力略逊于椭圆形封头。

        • 平板封头(少见):仅适用于低压、小容积储罐(如小型缓冲罐),因平板中心易产生应力集中,不适合高压工况。

      • 连接方式:与壳体通过焊接连接,且焊缝需做圆角过渡,避免应力集中点。

      3. 支座

      • 作用:支撑整个储罐,将重量传递到基础,同时适应储罐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

      • 常见类型

        • 鞍式支座:适用于圆柱形储罐,通常 2-4 个对称分布,结构简单、承载稳定,底部可预留滑动间隙,方便储罐热胀冷缩时位移。

        • 裙式支座:适用于高大储罐(如高度超过 10 米的储罐)或底部需加热 / 保温的场景(如带夹套的储罐),支座像 “裙子" 包裹罐底,增强稳定性。

        • 耳式支座(少见):仅适用于小容积、轻重量的储罐(如小型计量罐),通过耳部与支架螺栓连接,安装灵活。

      二、密封与连接部件:防止介质泄漏的 “屏障"

      这部分负责封闭储罐开口,避免介质泄漏(尤其是有毒、易燃易爆或高压介质),主要包括法兰、密封垫片和人孔 / 手孔。

      1. 法兰与密封垫片

      • 作用:连接储罐的接管(如进料管、出料管)与外部管道,或连接可拆卸部件(如人孔盖),通过垫片密封间隙。

      • 法兰类型:按压力等级分,有常压法兰(PN≤0.6MPa)、中压法兰(PN1.0-4.0MPa)、高压法兰(PN≥6.4MPa);按密封面形式分,有平面法兰(适用于低压、非腐蚀性介质)、凹凸面法兰(密封性更好,适用于中压介质)、榫槽面法兰

      • 密封垫片:材质需与介质兼容,常见的有石棉垫片(低压、非腐蚀性介质,逐步被淘汰)、丁腈橡胶垫片(耐油,适用于石油类介质)、四氟乙烯垫片(耐酸碱,适用于腐蚀性介质)、金属缠绕垫片(高压、高温场景,如蒸汽储罐)。

      2. 人孔 / 手孔

      • 作用:供人员进入储罐内部检修、清洁(人孔,直径通常≥500mm),或供手部伸入检查 / 取样(手孔,直径通常≤300mm)。

      • 结构特点:均带盖体,盖体与法兰通过螺栓连接,盖体内侧需安装密封垫片;人孔通常设置在储罐侧面或顶部,底部需预留检修平台;手孔多设置在储罐下部,方便取样或小型检修。

      三、接管与工艺附件:介质进出与操作的 “通道"

      这部分是储罐与外部系统衔接的关键,满足介质进出、取样、测温等工艺需求,主要包括工艺接管和内部附件。

      1. 工艺接管

      • 作用:实现介质的输入、输出、排气、排液等功能,每个接管均需与壳体焊接,且焊接处需做加强(如加劲肋),避免接管根部因受力断裂。

      • 常见类型

        • 进料管:通常从储罐顶部或侧面上部接入,避免介质冲击罐底导致磨损。

        • 出料管:从储罐底部或侧面下部接入,确保介质能排出。

        • 排气管:顶部设置,排出储罐内的气相介质(如进料时排出空气),避免罐内压力过高。

        • 排净管:底部设置,用于储罐清空时排净残留介质,方便清洁或检修。

        • 取样管:侧面中部设置,用于抽取罐内介质样品,检测品质或成分。

      2. 内部附件(按需配置)

      • 液位计接口:焊接在储罐侧面,用于安装液位计(如玻璃管液位计、雷达液位计),实时监测介质液位。

      • 搅拌装置接口:若储罐需混合介质(如反应型储罐),顶部或侧面会预留接口,用于安装搅拌轴和搅拌桨。

      • 加热 / 冷却附件接口:如带夹套的储罐,会预留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加热用)或冷却水进出口(冷却用),夹套与罐身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通入热 / 冷介质实现温度控制。

      四、安全保护装置:避免超压、超温的 “安全阀"

      这是压力容器储罐的核心安全部件,必须强制安装,防止因操作失误或故障导致罐内压力 / 温度超标,主要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和温度仪表。

      1. 安全阀(核心安全装置)

      • 作用:当罐内压力超过设定值(通常为设计压力的 1.05-1.1 倍)时,自动开启泄压,压力降至安全值后自动关闭,避免储罐超压爆炸。

      • 类型:弹簧式安全阀先导式安全阀(适用于高压、大流量场景,如大型天然气储罐,动作更灵敏)。

      • 要求:需定期校验(通常每半年 1 次),确保开启压力准确,且出口需接泄压管,将泄压介质引至安全区域(如有毒介质需引至废气处理系统,易燃易爆介质需引至室外空旷处)。

      2. 压力表

      • 作用:实时显示罐内压力,方便操作人员监控。

      • 要求:量程需为罐内最高工作压力的 1.5-3 倍(避免量程过小导致损坏或过大导致读数不准);需定期校验(通常每半年 1 次),且表盘需有红色警戒线,标注最高工作压力。

      3. 液位计与温度仪表

      • 液位计:防止介质超装导致罐内压力升高,或空罐运行导致泵抽空,常见的有玻璃管液位计(直观但适用于低压、透明介质)、浮球液位计(适用于中低压、非腐蚀性介质)、雷达液位计(适用于高压、腐蚀性或有毒介质,无接触测量更安全)。

      • 温度仪表:监测罐内介质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介质汽化压力升高,或温度过低导致介质凝固堵塞管道,通常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计,信号可远传至控制室

      压力容器储罐使用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碎裂现象呢?



    联系方式
    • 电话

      15106375376

    在线客服